“学者非必为仕,而仕者必为学。”十八大以来,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十分重视党员干部的学习,他曾多次强调,“事业发展没有止境,学习就没有止境”,要“坚持学习、学习、再学习”。
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,进一步提升我处人员的整体素质,培养公证队伍的爱国情怀,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70周年到来之际,根据武汉市公证协会的安排,我处将组织20名人员分两期到西南政法大学进行业务培训。
红色土地上的西政大
重庆,一个充满红岩精神的城市,一个保留着革命者血泪与历史记忆的地方。
西南政法大学原名西南政法学院,始建于1953年,是以西南人民革命大学政法系为基础,合并重庆大学、四川大学、重庆财经学院、贵州大学、云南大学的法律院系而成。学校选址歌乐山下、烈士墓旁,旨在接受革命传统教育,培养爱国情怀。建校以来,受到刘伯承、郭沫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光怀。
新中国法学教育的“黄埔军校”
西南政法大学师资队伍中既汇集了当时西南地区的法学名流,又吸收了司法实务部门的业务精英,被誉为“新中国政法类的西南联合大学”。
西南政法大学是新中国最早建立的高等政法学府,改革开放后国家首批重点大学,国家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,教育部与重庆市人民政府共建高校,被誉为新中国法学教育的“黄埔军校”。
秉承“博学笃行、厚德重法”校训
历经68载励精图治,学校恪守“博学笃行、厚德重法”的西政校训,校训融传统色彩与时代气息于一体,集文化底蕴与学校特色于八言,即;“德”、“法”要在“博学”的沃土中成长,成熟,“博学”、“笃行”的最终奋斗目标是“德”、“法”。
学校坚持“教学立校、人才兴校、科研强校、依法治校”的办学理念,推行"五大务实教育平台"、“务实教育”,逐步凝练出“心系天下,自强不息,和衷共济,严谨求实”的西政精神。
培养政法人才的摇篮
西政大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形成了以法学为主,哲学、经济学、文学、管理学、工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,多层次、多类型的培养人才格局 ,培育了数不胜数、斐然于国内外的政法人才,与此同时,法商融合人才、法治新闻人才、法律外语人才在神州大地也早已声名鹊起。
西南政法大学是中央政法委员会、教育部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。实习实践基地星罗棋布于全国各地的人民法院、人民检察院和公安局等政法单位为国家培养和输送了众多优秀人才。
向往
“吾生也有涯,而知也无涯”。在4月11日的动员会上,我处人员对即将成为西南政法大学的学员充满期待,纷纷表示:学习西政大精神、校训,了解他的产生、发展历史和丰硕的成果,将使我们对公证事业的发展增添底气、增加豪气,充满信心;全面学习充电,接受各位老师最新的法律知识和司法理念的传授,及时了解最新法律法规,掌握系统法学理论,使我们能增添理论素养,提高业务技能,我们一定要带着思考和问题进行学习,遵守校规校纪,按时听课、认真聆听、做好笔记,零距离地和老师交流互动,使自己的公证司法实务等相关知识得到更新和提高。
动员会上,主任曾庆玉对我处参培人员处培训期间交通、人、财、物的安全及课堂学习、作息、外出等纪律提出了要求,并对培训期间的党支部工作和纪检工作进行了布置。同时,对处内工作做出了具体安排,要求参训人员与留守人员做好交接。希望我们江天公证处全体培训人员能服从安排,步调一致,齐心协力,收获满满,学成而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