江天之窗 当前位置:首页 -> 江天微公证 -> 江天之窗

【江天寄语】“30+女性”的职场感悟随笔

发布时间:2021-03-08 14:52:13   信息来源:本站原创
2020年火了一部综艺“乘风破浪的姐姐(无价之姐)”,火了一部电视剧“三十而已”,然后在此效应下火了好多词汇“三十而励”、“三十而立”、“三十而骊”,三十岁以上的女性,有了个别致的称谓“姐姐”。2020年处里招进来新的同事,一问年龄竟然是99年的,第一反应居然是,99年成年了吗?后面不禁回想起来,两千年的当事人都不需要法定代理人了,更何况是九零后们呢……1989年出生的我,妥妥成了“30+女性”一族,十年之前,来这里实习的时候,还是个大二的小朋友,因为个子矮小,甚至会在电梯里被当事人调侃“没毕业”,十年之后,成为了这里的一名公证员,虽然依然稍缺成熟老道,却已为人妻、已为人母。


2014年初正式步入公证行业职场的时候,我饱含一腔热血,写了《论公证新人的职业信仰》一文,侥幸获奖,述及所谓公证新人对职业的敬畏之心、热爱之情、谨慎之行,对自身行业所应秉持的满满内心信仰。现如今,作为“30+”职场女性,经过几年跟当事人“唇枪舌战”,虽然谈不上职场老油条,却的确有了新的感悟。我不禁问自己,被时间冲刷和实践磨砺后的热血和初心还在吗?庆幸的是,虽然已不再是曾经的少年,但激情还在。

但依然存在不可忽视的变化,跟大家分享一下2020年也就是三十岁以来,我的内心真实感悟,有犹豫、有徘徊,有对自己能力的怀疑,觉得自身的法学功底在一步步退化,如果重新市场化淘汰的话,我的胜算又有多大。也就是2020年开始,才开始时常想到了一个词汇“中年职业危机”。因为发现,步入职场的越来越年轻化,可怕的是比你年轻的人,比你还努力,甚至自己的同龄同学好像始终在向前,我不禁思考甚至怀疑自己职场的存活能力和奋斗能力,既为人妻为人母,日常节奏必然为家庭所“牵绊”,思维敏锐性亦大不如前,更重要的是,学习的主动性和探索的积极性锐减,像绝大数妈妈一样,一回到家就只能围绕则小孩儿打转,也没有了自我和闲暇时间。正如《中国青年报》做了一份职场调查,造成“30+女性”职场发展瓶颈的原因主要有什么?调查显示,79.4%的受访职场人认为是家庭分散更多精力,难以专注,61.8%的受访职场人指出年龄正处于婚育阶段,造成事业停摆,50.0%的受访职场人直指企业力求降低人力成本,41.1%的受访职场人认为夹在家庭与职场之间,易进入职业倦怠期。

但是这个过程我是如何经历并调整自己呢?我始终希望在岗的每一天,都打鸡血似的狠狠逼自己一把。30+姐姐混职场,的确会因为家庭和子女因素有所影响,但是其实更多的是积极的影响。首先,为人母后看问题的角度、与人沟通的方式都会有新的变化,这样跟当事人沟通时会更具备同理心,就像现在当事人不会再调侃是否学校没毕业,而是闲话家常,聊子女抚养家庭伦理问题;其次,会更愿意思考,尤其是性格和情商方面的反思。30+姐姐不再是职场新兵,会更加学会反思自己,开始充分认识到,自己不再是世界的王,开始反思自己与领导、与同事、与朋友、与业务单位的沟通问题,尤其是2019、2020年两年摇号类公证从我手上大幅流失,这是给我惨痛的教训,已有阵地丢失虽然有市场化的因素,但是跟自身也是相关的。一系列的经历尤其是失败的锤炼和教训下来,让我们30+姐姐更加真实,同时更加世俗和圆滑,校园气开始慢慢退却,棱角也慢慢开始磨平;最后,对于我而言,三十加反倒会给我更多的职场压力和动力,为人母之后,会有更多的经济负担,所以会逼自己往前走,甚至踏足很多不熟悉的领域。其实之前来公证处之前,没有想过他会变得如此市场化,甚至有很多推销和营销学问内含其中,我也一直都是保守派,高校学子的假清高,一直秉持着酒香不怕巷子深的生存哲学,可是行业变动性和竞争性让人猝不及防,当脸皮薄不愿意进行业务拓展时,我跟自己说,比你年轻的小伙子小姑娘们现在正背着包一家家上门拜访呢,你家里没矿,上有老下有小,有什么理由退却呢。

法国女作家波伏娃曾经这样描绘,当女性所有的精神文化被一笔勾销,女性因此只能分为四类,“结了婚的、结过婚的、打算结婚的、因为结不了婚而痛苦的”。所以,我不愿意被苍白地分为这四大类之一,我希望30+的我包括其他姐姐们,能有饱满丰富的精神文化,将自己的每一份自我都涂上不一样的色彩,成为独一无二的我们。